董奉:造福的人、有福的山

日期:2023-10-13 11:06 來源:方志委
| | | |

  作者:林山

  董奉,一個如神仙的人名。董奉,又是一座山的名字。

  董奉,東漢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出生在侯官縣董墘村。現(xiàn)在這里是龍?zhí)锎宥茸匀淮?,村里古厝“杏林房”大宅的天井,有左右兩個石壘梯形水池。其中有副石刻楹聯(lián):“杏林春雨足;濠井曉波清”。這里的“杏林”,主人是董奉先生,代表的是中華醫(yī)學的醫(yī)德絕頂峰。

  董奉幼年時,正是三國爭雄、瘟疫頻發(fā)時期,也是道教萌發(fā)成長的重要時期。起先,董奉在侯官縣衙當差。不久,以“不為良相,便為良醫(yī)”的儒家濟世理念,回鄉(xiāng)拜福山觀老道為師,了解草藥中藥,學習養(yǎng)生治病,他和師父為百姓救死扶傷,遠近求醫(yī)問藥“見者獲福”。

  董奉學了師父的本領,離開家鄉(xiāng),云游四方,尋師問道,治病救人。《歷世真仙體道通鑒》卷十六記載,董奉精于道教內外丹,善于占卜問卦,長于神仙方術。他成名后,沿閩江一線行醫(yī),后翻過武夷山脈,來到江西,曾經(jīng)到過兩廣、越南一帶。后設太乙館于廬山下,常年為老百姓治病?!稄]山志》記載:“潯陽城東門通大橋,常有蛟,為百姓害,董奉治之,少日見一蛟死浮出”。還說,一縣令女兒得了怪病,延醫(yī)求藥都無效。后來被董奉治好了,縣令就把女兒嫁給他。

  據(jù)《大越史記全書》說,當時交州刺史吳士燮病得不行了,昏迷三日不醒,急忙請董奉來看。董奉拿了三顆藥丸,放到吳的嘴里,用開水灌下去,并抱著吳的頭,搖來晃去。誰知就這么一番折騰,吳士燮的眼睛慢慢就睜開了,手也可以動了,臉色也逐漸恢復正常。半天后,吳士燮就能坐起來,四天后能說話了,吳士燮的病就這樣被董奉治好了。

  董奉醫(yī)德高尚,治病救人不求報酬。他所治愈的病人,自然都要感恩答謝他。但他從不收財物,只讓在他住宅周圍種植杏樹,表達心意。視病情輕重,種杏一株或者數(shù)株。就這么日積月累,成就了一片杏林。杏子成熟時,董奉就在杏林里搭了個草棚存果,人們想要杏,可用谷子來換。換來的谷子,拿來賑濟貧窮。

  董墘村在一座大山的腳下。這是一座姓“福”的大山,綿延在長樂區(qū)古槐鎮(zhèn),古稱長樂東岳。

  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”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千古名作《陋室銘》,開篇就像是為這座山寫的。確實,五百多米的海拔,不算高。也確實,這山非常出名。李拔說鼓山出名,是因為有古來賢人過往并留下摩崖題刻。而這座山的出名,還真是因為“有仙”。翻開《郡國志》這本記錄東漢以來地理情況的志書,就說此山“上有神人披發(fā)裸身,見者獲福,因名福山”。

  這“福山”可不簡單,沒它,“福州”就不姓“福”啊。清乾隆年間成書的《福州府志》說:福州建置在“景云二年,改為閩州都督府。開元十三年(725年),又改為福州都督府?!辈⒁对涂たh志》“因州西北福山為名”。神奇的是,福州有“福山”,還有“壽山”。從地理位置上看,福州城如巨人,一條扁擔挑起的滿滿兩筐,就是福山和壽山。

  在著名的“建安三神醫(yī)”中,有“醫(yī)神”華佗和“醫(yī)圣”張仲景?!搬t(yī)仙”的名片給了董奉,“仙人董奉”實至名歸。

  我們現(xiàn)在到長樂古槐,是找不到《元和郡縣志》說的“福山”的。乾隆《福州府志》在按語中告訴我們,“福山,今名董峰山,屬長樂縣”。還具體說明:“董峰山。在縣東南建賢里,舊名福山?!币簿褪钦f,270年前,福山已經(jīng)改名董峰山了?!陡V莞尽氛f董峰山“中有董巖,相傳漢仙人董奉居之?!泵鞔著櫽小抖瓗r》詩:“董峰高峨峨,仙子居上頭。白鶴去不返,黃茅翳丹邱……仙人未可期,空山春復秋?!边@里把福山有神人的典故,華麗轉身化成仙人居董峰了。

  但是,我們今天到古槐龍?zhí)?,也沒能看到董峰山??梢匝鐾奈∥〈笊剑嵌钌?。

  董奉山綿延起伏十多里,青蔥郁綠,奇巖怪石,溪流清響,是個清幽勝地。民間有“一旗二鼓三董奉”之說。站在福州城北的鎮(zhèn)海樓,沿2200多年建成不變的城市中軸線“八一七路”向前看:左右大的是鎮(zhèn)山鼓山和旗山,小的是與腳下屏山鼎立的于山、烏山,前面是橫案吉祥山,再前是洋氣煙臺山、仙道高蓋山,跨過烏龍江是案山五虎山,再就是福山董奉山,越過海峽就是寶島玉山,再往前則是遼闊的太平洋了。如此山形水勢,風生水起,不得不說古城形勝福州靜好。

  長樂區(qū)只有董奉山這個國家級森林公園,由董奉山、竹田巖和臘溪源三大景區(qū)組成,以名山、秀水、茂林、古木、奇巖等自然景觀聞名。宋韓常卿有《董奉山》詩:“丹灶棋枰去不收,未知蹤跡為誰留。煙霞空掃樵人徑,松檜重陰古寺樓。怪木化龍雷雨后,碧波涵月鏡潭秋。遼東望斷無歸鶴,山自嵯峨水自流?!?/span>

  董奉山,不簡單。因為有“仙人董奉”,或許為紀念醫(yī)仙董奉,諧音把董峰山就叫成董奉山了。

  古往今來,造福一方、謀福百姓的人,人們都會用各種方式來紀念。董奉的醫(yī)術精、醫(yī)德高,深得群眾的敬重。為紀念董奉,福山更名董奉山。同樣,漳州長泰也有董鳳(奉)山,“仙人董奉游此,石上琴臺、丹灶猶存”。宋長泰縣令韓常卿有《鳳山丹灶》:“丹灶棋盤去不收,未知蹤跡為誰留?煙空鎖樵人徑,松檜重陰古寺樓。怪木化龍云雨夜,碧波涵月鏡潭秋。遼東夢斷無歸鶴,山自嵯峨水自流?!焙幽闲抨栆灿卸迳剑拔舳罹佑诖松?,學道得仙,有祠在焉。”人們還在廬山上建董奉館,江西九江董奉行醫(yī)處仍有杏林。古槐鎮(zhèn)龍?zhí)锎迮c雁塘村交界處,建起了頗具規(guī)模的董奉草堂,正廳內立董奉“懸壺濟世”半身塑像。

  因為董奉的醫(yī)德仁心,在民間口碑絕佳,“杏林”就成為中醫(yī)的美譽,也成為中華民族優(yōu)秀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  《福州晚報》(2023年5月19日 A15版 閩海神州)

 

 
相關鏈接: